17
2021
10

淘宝运营怎么做:把控双十一布局节奏,告诉你搜索流量飙升的秘诀!

双十一是各大电商平台普及率和爆发率最高的活动,也是一年中打响年底旺季,爆发销售额的最好时机,现在所有商家都处于备战中,安排一切事项,让店铺更好的运转。

从以前的流量红利,到现在的数据化核心运营,电商行业也在逐渐转变,赚赚钱的同时,面对的竞争度也同时增加,想做好店铺也不是随便操作几下,简短几句话就能有效果。

那么根据目前市场状态,总结一些双11的流量布局,活动安排,以及搜索流量的玩法,分享给大家做参考!

搜索流量一直是大部分产品的主要引流渠道,每年的搜索算法机制也有一定差距,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的玩法,放到这两年就做不起来,玩法在更替,我们也要时刻掌握最新的平台动向。

一、大促活动和引流人群安排

在活动没开始前,为了产品更好的爆发,必然要做一些引流渠道的扩展,站内站外都需要更多触达人群,积累点击,收藏加购,转化的数据,除此之外,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转化,或者是增加买家粘性。

1、活动布局:通过活动提前争夺流量,为了避免数据太少,推广费用一定要合理规划,烧车太多,或者是数据太少不达标,都会导致付费推广没效果。包括付定金,零点下单,前一百名送赠品,满减,收藏加购优先发货,等等活动方式,让店铺优先甩开同行,通过坑产带来的权重支撑,提升排名拿到更多流量。

给粉丝提前发放优惠券,营销短信,旺旺等方式,及时通知老客户,了解店铺内的打折优惠信息。推送时间建议7-10天发送一次,控制活动推送频率,以免引起买家反感。

2、人群整体布局:活动前期重点引流实时访客人群,以及进店访客,收藏加购,转化过的人群,推广费用集中于这些潜在买家做推广投放,本身跟店铺的相关度较高,出价会相对低一些,可以避免11.1-11.3临时引流在去做拉新抢流量,凭空避免多出来的付费成本。

大促期间直通车的引流人群,基本都是我们平时数据表现较好的人群,可以根据双十一适当增加新的人群,除去偏远地区,自定义添加浏览未购买访客,也可以通过生意参谋,宝贝洞察在详细分析人群,人群溢价比例设置100-200%左右,这样可以控制流量集中到一部分人群,避免一下子建太多没用的人群,影响标签,还拿不到流量。

3、竞品的查找方法:观察所属类目的前三搜索词,在通过前三搜索词,找到跟自己产品价格相差不多,销量高于店铺,款式相似,并且相关度较高的竞品,就可以针对竞品做引流,除了引流外,也可以从几个维度重点分析。

①数据对比:通过最近三十天了解对方的销售额,转化,收藏加购,UV等数据上的差异度,通过整个分析了解竞店的优劣势,尤其是数据波动明显的时间重点分析,除了这些数据对比,也要分析竞店的卖点打造,推广人群,产品价格,活动力度等等,根据这些去优化自己店铺。

②渠道分析:引流渠道的差异度,是需要重点分析的一项,竞店突然多出哪个渠道流量,或者是突然爆发单个渠道的流量,自己店铺有没有操作空间,在重点优化这些渠道抢流量。尤其是能带来流量和转化的关键词,只有随时分析才能找到竞品提升的方法。

二、搜索流量布局

标题中的词根对搜索流量的影响最大,标题的好坏决定产品有多少曝光度,能有多少访客进店,以及后续的单品潜力爆发值,当同一个类目的某款产品重复性标题过多时,不会同时展现所有产品,只会按权重值优先展示。

标题过于追求搜索量,而没有兼顾精准度时,展现量是可以短时间上升,后续流量和转化很快会下滑,所以标题的编辑也不是一次使用,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做不同的词根替换,每当链接权重上升后,就可以逐步从三级词替换为二级词,一级词,这样流量就很容循序渐进的提升了。

另外可能会有朋友发现,在三四层级的时候流量也不少,为什么到了五层级之后,流量不增反降,虽然层级上升可以增加流量上限,但是在高层级不占优势,还不如低层级店铺拿的流量多,很多商家还是搞不清这中间的玩法,这里就详细说几个提高搜索流量上限的方法。

1、避免直通车排名过高,影响搜索排名,车图要跟产品主图区分开,避免买家视觉疲劳,看过付费推广展示后,对搜索排名同样不感兴趣。

2、关键词的流量集中部分广泛词,其他词拿不到流量,加上精准匹配或者是删掉原来的词,新加入一批关键词就可以解决,精准匹配要注意关键词跟产品的相关度,不然流量反而被限制,权重较低时影响搜索排名,或者是出现买家差一个字都搜索不到该产品。

3、当同一个标题中,同时包含几个同义词时,会重复标题中的标签,重点展示习惯搜索该关键词人群,比如胖mm,大码,宽松,遮肚等等关键词,面对的基本都是同一批购物人群,这些人群在划分产品风格,消费层级,客单价的详细标签。

4、根据上述规律,找到跟产品相关度较高,竞争能力强的关键词,把找到的相关度较高的词,在重新根据竞争能力导出表格计算,竞争度的数值越大越好。

作者:欧阳晓奕

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